今年上半年,中國經濟依然保持和去年相當的高速增長。從近期披露的一些宏觀指標來看,2005年7月份經濟運行依然穩(wěn)健。但是,和去年同樣的增長速度,企業(yè)的利潤卻大幅下降,顯示出中國經濟正陷于“悲慘式增長”。
進一步探討增長的動力和機制,中國經濟在未來兩三年內有突然失速的危險。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信號。
隱憂一:資源侵蝕利潤
以石油為例。近期,隨著中國電力、煤炭等傳統能源短缺問題的緩解,石油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壓力趨于減弱。據國際能源署IEA今年5月份的估計,由于中國國內運輸油和電價的政府控制,2005年中國石油進口需求增長預期由原來的15.4%下降到7.1%。這表明中國經濟增長并不必定在任何增長時期都將推高油價。但從長期看,中國石油的進口需求將振蕩上升,而國內的供給能力將緩慢下滑,致使2030年中國石油的進口需求可能高達75%以上。
石油的大量進口以及國際油價攀升將對中國企業(yè)形成嚴峻考驗。
目前,利潤大量向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(yè)等上游行業(yè)集中,下游加工制造行業(yè)卻因市場競爭或政府限價,無法進行價格傳導,造成利潤下降甚至虧損。2003年11月以來,工業(yè)原材料、燃料、動力購進價格漲幅與工業(yè)品出廠價格漲幅差距一直保持在4個百分點以上,由此造成工業(yè)品出廠實際價格收縮。
。吩路輫医y計局數據顯示,在原材料、燃料、動力購進產品價格中,燃料動力類、黑色金屬材料類、有色金屬材料類和化工原料類購進價格分別比去年同月上漲15.6%、8.7%、14.5%和8.4%。其中,原油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31.4%,影響工業(yè)品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1.1個百分點。汽油、煤油和柴油出廠價格分別上漲22.5%、18.3%和20.1%。
石油如此,鐵礦石等其他資源亦如此,其結果好比突然間出現了一把巨大的剪刀,將下游產業(yè)的利潤大量向上游產業(yè)轉移。雖然當前工業(yè)增加值增長維持在16%的高位,企業(yè)效益卻出現明顯分化,相當一部分下游企業(yè)陷于增產不增收乃至賠本賺吆喝的“悲慘式增長”。江蘇的小天鵝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額高達60多億,但利潤只有幾千萬,處于保本和虧損的邊緣,是“悲慘式增長”的典型案例。
由于上下游行業(yè)剪刀差的效應,一部分能源和資源型國有企業(yè)效益大漲,一部分擁有資源和能源的北方省份經濟提速。但是,由于中國大部分的資源和能源只相當于國際水平的1/3到1/5,因此,中國在國際便是能源和資源的凈進口國,這導致了宏觀上的中國國內利潤被迫向海外轉移,中國企業(yè)整體效益大幅下降的結果。
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,在全國經濟增長和工業(yè)增長與去年相當的情況下,今年上半年全國工業(yè)實現利潤增幅比去年同期急劇回落22.5個百分點。在39個工業(yè)大類中,除了新增利潤*多的石油開采、鋼鐵、煤炭、化工、有色金屬礦之外,化纖行業(yè)、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(yè)、建材行業(yè)、電力行業(yè)、電子通信行業(yè)的利潤都有所下降,有的下降了40%以上。規(guī)模以上工業(yè)虧損企業(yè)虧損額1075億元,同比增加了59.3%。其中,國有及國有控股虧損企業(yè)虧損額543億元,增加了84.4%。
顯然,上游國際資源和能源價格的上升,正在迅速而大量地侵蝕下游“中國制造”的利潤,導致中國企業(yè)的投資收益率急劇下降,惡化了中國企業(yè)的經營環(huán)境。如不及時改變這種局面,投資者進一步投資的信心就將受到挫折甚至突然崩潰,引發(fā)經濟增長的失速乃至危機。
隱憂二:人民幣匯率上升
中國的匯率機制在經歷了11年之后終于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調整,目的在于建立更靈活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。雖然匯率決定機制已經改變,但因為不存在有效的外匯供需調節(jié)的市場和資本項目下的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,還不能按市場供求關系形成匯價。鑒于中國強大的外匯儲備、政策調控能力和匯率機制主動性、可控性和漸進性的原則,首日升值2%。
就目前而言,人民幣升值對外貿出口的影響微乎其微。但從長遠看,人民幣還有進一步升值的壓力。而人民幣如果持續(xù)升值,必將對中國的經濟結構和增長產生巨大的影響,削弱中國企業(yè)的國際競爭優(yōu)勢,并且完全有可能歷史性地改變出口長期持續(xù)增長的格局。
從理論上講,中國目前正處于農業(yè)國向工業(yè)國,農村中國向城市中國轉移的歷史時期,這也是任何一個國家增長*快的歷史時期,因此中國很難出現經濟增長的崩潰,但中國過去的粗放型快速增長在國際資源和能源價格大幅上升,以及人民幣匯率上升的雙重壓力下,的確存在著突然失速的危險,是不可不警省的。
前蘇聯的經濟規(guī)模曾經達到美國的70%,但突然崩潰了,原因在于單位GDP的資源消耗是美國的3倍到5倍。亞洲各國在增長很快的情況下突然遭遇危機,根本原因也在于經濟增長的粗放。而中國的粗放增長程度甚至高于前蘇聯和亞洲金融危機各國。
據國家環(huán)保總局的資料,僅2003年,我國便消耗了全球31%的原煤,30%的鐵礦石,27%的鋼材以及40%的水泥,而創(chuàng)造的GDP不足全球的4%。英國劍橋能源研究協會曾指出,中國能源需求量2000年至2004年間的增長占世界總增長的40%。另據計算,我國每公斤標準煤能源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僅為0.36美元,世界平均值為1.86美元,而日本為5.58美元,也就是說日本是中國的15.5倍。
中國是到了除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可的時候了。
(責任編輯:田瑛)